PRODUCT CLASSIFICATION
實驗管式電阻爐是一種廣泛應用于材料科學、陶瓷工業、冶金、電子、玻璃、化工、機械、耐火材料、新材料開發等領域的高溫加熱設備,以下是對其詳細介紹:
一、核心結構與工作原理
加熱元件
采用電阻絲、硅碳棒或硅鉬棒等耐高溫材料,通過電流流過時產生的電阻熱加熱爐管。例如,硅鉬棒加熱元件可支持最高1800℃的工作溫度,滿足高溫實驗需求。
爐管設計
爐管通常由耐高溫的陶瓷(如氧化鋁)或石英材料制成,兩端可密封或開口,形成獨立加熱空間。樣品置于管內,避免與加熱元件直接接觸,保障實驗純凈性。
溫控系統
通過熱電偶實時監測爐溫,并將信號傳輸至控制器(如PID控溫系統),根據設定溫度曲線調節電流大小,實現恒溫或程序升溫(如0-30℃/min自由設定升溫速率)。
保溫層
爐膛與爐殼之間采用硅酸鋁耐火纖維或氧化鋁多晶纖維等材料砌筑保溫層,減少熱量散失,提升能效。
二、核心優勢
溫度控制精準
溫控精度可達±1℃,支持多段可編程控制(如30段程序控溫),滿足復雜工藝需求。例如,在鋰電池材料熱處理中,可精確控制升溫、保溫和冷卻階段,優化材料性能。
氣氛可控性強
可通入惰性氣體(如N?、Ar)或反應氣體(如H?、O?),保護樣品或參與化學反應。例如,在熒光粉還原氣氛熱處理中,氮氣保護可防止氧化,提升產品純度。
溫度均勻性優異
爐管設計確保中心區域溫度分布均勻,適合對溫場敏感的實驗(如納米材料合成)。部分型號采用五面加熱設計,進一步優化溫場均勻性。
密封性與安全性
爐管兩端采用不銹鋼法蘭密封,支持真空燒結(真空度可達10?3 Pa),防止空氣倒吸。設備配備超溫報警、漏電保護及氣體泄漏檢測裝置,確保操作安全。
三、典型應用場景
材料合成與處理
熔融處理:高溫熔融金屬、非金屬材料,實現充分混合、除氣、去除雜質。
燒結工藝:通過加熱、保溫和冷卻階段,實現材料致密化、結晶化和相變。例如,陶瓷燒成中,管式電阻爐可控制晶粒生長,提升材料強度。
熱解實驗:如鋰電池材料熱解,通過精確控溫優化材料結構。
熱處理與表面改性
退火:消除金屬內應力,改善塑性。例如,鋁合金退火時,氮氣保護可避免表面氧化,提升材料韌性。
淬火:在金屬表面形成高密度電流,實現快速加熱和冷卻,提升硬度。
滲氮處理:通入氮氣與氨氣混合氣體,在金屬表面形成硬化層,提高耐磨性。
實驗室研究與教學
廣泛應用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元素分析、小型鋼件淬火、回火等實驗。其緊湊設計(如橫置圓柱體外形)節省實驗室空間,且操作簡便,適合教學演示。
返回列表